地標建筑對一個城市有多么重要這自然是不言而喻,就像曾有外地的朋友問我內江有什么的時候,我一律回答不出來,可是在今天,光景不同了,我可以很自豪的回答你內江有張大千博物館;不錯,今天中國幕墻網ALwindoor.com小編就放個大招,為大家分享一個來自于我家鄉的工程——張大千博物館,很得瑟,因為內江也終于有拿得出手的建筑作品了,小城市,亦有大能量。
張大千博物館整體設計圖
張大千博物館整體設計圖
張大千何許人也?著名的國畫大師,與西方的畢加索合譽為“東張西畢”,而張大千博物館則正以反映張大千和保羅·畢加索之間的友誼為主題,張大千是20世紀中國最杰出的藝術家之一,他一生畫作相當之多,尤其以荷花和潑墨山水畫最為擅長,被西方藝壇贊為“東方之筆”,而張大千在內江創作了不少驚人之作,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國畫大師,中國人民為他修建了兩座紀念館,其中一座在臺灣臺北,另一座當然就在家鄉內江了;內江張大千紀念館最早建于1984年(在他病逝后一年開建),建設了足足八年之久,于1992年才正式對外開放,多年來吸引了無數世界各地的朋友前來參觀。
張大千博物館整體工程圖
張大千博物館整體工程圖
2010年內江為延續張大千作品的影響力,同時也為了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和知名度、打造城市新名片、加快經濟建設,為此內江市政府邀請了來自畢加索故鄉西班牙的王牌設計團隊EMBT建筑事務所為其打造一座新的張大千博物館,上海世博會的西班牙館即由該團隊操刀設計,可見其設計實力非凡;新的博物館與原有的張大千紀念館在建筑風格上完全不同,新博物館背后的設計哲學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精髓,營造表達過去與未來的文化內涵。值得一提的是,張大千博物館設計方案一出臺,就獲得了世界建筑未來項目類獎——文化建筑獎。
張大千博物館館內設計圖
張大千博物館工程圖
張大千紀念館位于內江市甜城湖畔的東桐路圓頂山上,比鄰內江著名的西林寺,依山傍水,環境清幽雅致;博物館于2014年6月30日正式開建,它由一個已有的茶館建筑而來,而后設計將亭子結構向外擴展,周邊有許多小涼亭,各有各的作用,博物館總建筑面積2615平方米,包含五個展廳及一個報告廳、多媒體信息區、休閑平臺等,工程總投資約7000多萬,建成后將是城市的絕對地標建筑。
張大千博物館工程圖
博物館地面建筑全為異形鋼架結構,表面為特殊的玻璃幕墻,剖面像代表中國文化符號的“葫蘆形”,遠看又似坐落于山林間的五頂“帳篷”,五個葫蘆形展廳結構各異,其制造技術和工藝皆十分復雜;整體形態以張大千山石、仕女畫為原型,衍生出獨特的造型,張揚的外殼“脊梁”設計一如大師的畫作般充滿抽象感,似張大千飄逸的胡須,又似一道道“飛天”的彩帶。建筑形象與使用功能緊密結合,建筑立面上給人們以現代獨特的造型印象。在保障外觀立面新穎美觀的同時,設計又充分重視節能問題。在提高建筑使用的舒適度的同時節約能源損耗,降低建筑日常運營費用;綜合利用其該地段,布局合理,功能配套完善,在其規劃意象特征中體現其自身獨特個性,集現代建筑藝術與技術于一體,充分展現其獨特的建筑魅力。
張大千博物館整體設計圖
為確保工程質量,以及保護三棵百年古樹,致使幾次修改設計方案,因此到目前張大千博物館還未能完全竣工,待博物館落成后,三顆百年黃連樹將屹立于院落內,這也使得博物館增加了幾分仙風道骨之氣。建設世界一流的張大千博物館,是東西文化交流的延續,內江以此為平臺,打造“大千故里,文化內江”的城市文化品牌,為中西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個友好的交流橋梁。最后小編也只能默默的期盼博物館能盡早落成,屆時將會有大量張大千和畢加索的作品展出,小編熱忱的歡迎各位來內江參觀張大千博物館、賞甜城美景、品甜城美食。